博客年龄:18年4个月
访问:?
文章:525篇

个人描述

尚存翠酒莲心月,善抖薄尘马上风。 若雪欺松寒验骨,水烟东去志称雄。

我读林清玄的《红尘菩提》(2016)

分类:读书偶得
2019-02-28 14:11 阅读(?)评论(0)

喜欢林清玄的文字,他的文字清新,灵动,细腻。更重要的是他的文字里蕴含真禅意。

《红尘菩提》是林清玄菩提十书之一。《红尘菩提》,每篇小标题都是一首流行歌曲的歌名,这样读起来就觉得通俗,浅显。而就是这些浅俗如梦幻的事物,我们也得到觉悟和启发。

林清玄赞赏《其实你不懂我的心》这首通俗歌曲。你说我像云捉摸不定,其实你不懂我的心。在心的不可言说,不可思议,不正是像云,捉摸不定的吗?念头的生往异灭,不正是像梦一样,忽远又忽近吗?无常与因缘的现象,不正是像谜一般,总是看不清吗?我们不敢靠众生太近,不是我们不慈悲,而是怕不能担负对众生的深情,我们看到人生爱别离,知道那是生命必然的结局,只有黯然地伤心了。

生命的历程也是如此,在珍贵的事物周围总是抱着很多看似没有意义、随手可以舍弃的东西,但我们不能忽略其价值,因为没有他们,我们的成长就不完整,就无法把珍贵的东西从少年带到中年,成为有智慧的人。

红尘的修行,就是情感的修行,转识成智,转情成慧,如此而已,因为,每一次情感的挫伤和修补,每一次情感感染的清净,每一次情感波澜的歇息,都是红尘中的菩提。

红尘情景,菩提自在心,红尘是永远不可能澄澈的,有菩提的人却可以用澄澈的心来对待,就仿佛大海的波浪永不止息,明眼的人却能看到深海无波。如果想要找一个理想的红尘来生活与修行,那是永远不可能的梦幻。

红尘里就有菩提,只是人往往在外面寻找菩提,不知道菩提是使自己完美与提升的过程。

以观音菩萨来说,红尘是观世音的道场,在各种世间音声里寻求救苦;菩萨在观自在的历程,走向十方圆明的心灵世界。

我觉得这世界之所以会物欲横流、贪婪无尽,是因为人不能自己渺小,因为对天地与自然的规则缺少敬畏的缘故。

“谛听”就是“观照”,是专门闻外在 的声音,其实“谛听”就是“观世音”,观世音虽是菩萨的名字,但人人都具又观世音的本质,只要肯谛听,管时间的本质就会被开发出来。

“回忆”就是“静虑”,是禅最原始的意涵,也是反观自在心的初步工夫,观世音菩萨有另一个名号叫“观自在”一个人若不能清楚自己成长的历程,如何可以观自在呢?
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